郎溪名人錄簡介資料(個人簡曆圖片)
发布时间:
阅读量:812
吳應龍 [宋] 南宋進士 (1184~1245) 吳應龍(1184~1245),字雲翔,安徽南宋郎溪縣人。南宋嘉泰元年(1201)中舉,嘉定四年(1211)登進士。初授江蘇武進縣尉,後遷湖北江陵知縣,累官監察禦史。吳應龍任江西都昌知縣時,大書“為國家培植根本,為生民愛惜膏血”於庭,以示為官之道。嘉熙元年(1237)遷興國軍知軍,四年宋理宗召見時,他以“振紀綱、信政令、惜名器、厲人才、擇牧守、選將帥、安流離、恤饑寒”等條陳上奏,理宗嘉納之,拜監察禦史。後因與同僚意見相左,去官回鄉,辟“源流書院”講學。淳�三年(1243),吳應龍複職任饒州知府,翌年任江淮荊浙福建廣南路都大提點,督理坑冶鑄造,旋以直寶漠閣大學士任廣南西路轉運判兼提督本路鹽事。吳應……[詳細] |
張輝 湖北省黃梅戲劇院院長 張輝,1962年出生,安徽郎溪人。湖北省黃梅戲劇院院長,國家一級演員。中國戲劇家協會理事、湖北省戲劇家協會副主席。湖北省黃梅戲劇院黨委書記、院長。享受國務院專家津貼。在多部黃梅戲電影、電視劇、舞台劇中擔綱主演,曾連續四年參加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並四次獲獎,足跡遍布十幾個國家和地區,被譽為當今中國黃梅戲界當紅首席小生。已形成自己獨特的演唱風格。勤奮努力,成為王少舫關門弟子1962年,張輝出生於安徽省郎溪縣的一個梨園世家,在劇團排練場渡過了童年,幼小的他看到父輩們在舞台上塑造的一個又一個鮮活的藝術形象時,總是羨慕不已。耳濡目染之下,還在吖吖學語的張輝,就開始模仿戲曲動作、哼唱戲曲聲腔,幼小的心靈……[詳細] |
高翔 高翔(?~1941),原名高修和,化名朱鏡明、蘇明,郎溪縣濤城鎮梅村人。幼年在家塾就讀。民國16 年(1927 年)在縣城建平公學加入共青團。民國17 年5 月郎溪“五・九”農民-失敗,建平公學停辦。高翔與董元祥(後自首)等去上海,通過上海創造社的介紹進入浦江中學,並在該校加入中國共產黨。不久,浦江中學解散,學校中的黨員由黨組織分配到各地工作。民國19 年初,高翔被分配到皖西北特委工作,5 月任中國工農紅軍第三十三師政治部主任。同年9 月他在執行左傾路線時槍殺了潛山中心縣委書記鄧㗃,被該師師長王效庭撤職。後來高翔調任安慶團特委書記。年底,他在安慶叛變。民國20 年初,他帶領國民黨憲警逮捕了了……[詳細] |
陳文 (1902~1939) 陳文(1902~1939),原名陳正文,字煥章。安徽省郎溪縣畢橋鎮人。民國10年(1921年),在安徽省立宣城第四師範學校畢業後,在其家鄉創辦女子學堂和畢橋小學,後因阻於封建勢力而停辦。民國15年,陳文因諸多原因,成為一支打富濟貧武裝的首領。次年,這支隊伍改編為宣城縣自衛團,陳文為團長。不久,陳部接受中共郎溪縣特支的整編,組成500多人的農民自衛團,陳文任團長。民國17年5月,在特支領導下,舉行-,攻占郎溪縣城。國民黨當局調兵圍剿,陳部因寡不敵眾,慘遭失敗。陳文等人殺開血路,輾轉到高郵湖西送駕橋閔壽鬆家居住,並易名為閔壽齡。抗日戰爭爆發後,陳文在鎮江密集抗日誌士,組織抗日義勇團,並自任團長。不……[詳細] |
丁繼鬆 丁繼鬆 (1928~)安徽郎溪人。中共黨員。上海美術專科學校肄業。1949年參軍。曆任二野軍政大學文工團美術創作員,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、牡丹江農墾局文化宣傳助理員,《北大荒文藝》,《合江日報》副刊部主任,《黑龍江農墾史》副主編,《北大荒文學》主編,編審。黑龍江農墾總局北大荒文聯副主席,黑龍江省作協名譽委員。享受政府特殊津貼。1958年開始發表作品。1986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。著有《漫遊烏蘇裏江》、《完達山中》、《在北大荒旅行》、《邊疆遠行記》、《黑龍江上》、《春草集》、《天涯芳草》、《未名齋詩文集》、《大荒紀事》等。《北疆散記》獲黑龍江散文創作獎、第二屆丁玲文學獎,《遙遠的懷念》獲《光明日報》……[詳細] |
夏雨初 (1903~1930) 夏雨初(1903~1930),原名夏家科,安徽郎溪縣畢橋鄉蔣固村人。2 歲喪父,後隨母遷至縣城居住。民國9 年(1920 年)進蕪湖萃文中學,被選為學生代表,組織領導-,受到當局的威脅與-。次年去北京,初入財政部舉辦的銀行講習所,後轉入中國大學。不久,秘密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。民國15 年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。寒假回鄉,組織旅外學生聯合會、郎溪青年體育會等組織,聲援“五卅”慘案,-。民國16 年,北伐軍第二軍進軍南京,3 月3 日經廣德到郎溪。3 月6 日,二軍政治部主任李富春在鳳凰墩接見了夏雨初等人。在二軍政治部的幫助下,成立中國國民黨郎溪縣黨部,夏雨初任執行委員。4 月間,在國民黨右派勢力……[詳細] |
張壽� (1900~1951) 張壽�(1900-1951)字彭甫,郎溪縣畢橋鄉人。6歲入私塾,後入勵誌小學及東區第一小學就讀。民國6年(1917)畢業於郎溪縣惜陰高等小學。民國9年(1920)考入安徽省立第四師範學校,勤奮學習,成績優良,並愛好音樂、體育,是學校中之佼佼者。在校師承惲代英、肖楚女,受進步思想熏陶,曾參加學生-學潮。民國13年(1924)畢業於第四師範。畢業後立誌“服務桑梓,教育兒童,革新社會”。從民國13年(1924)起,先後在郎溪縣立第一高等小學、畢橋小學、飛鯉橋小學等校任教,是郎溪實行新學製的開拓者之一。抗日戰爭爆發後,大部分公立小學停辦。張壽�矢誌報國,以所學專業服務家鄉。他先後在吉原、水鳴、南豐、畢……[詳細] |
裴士戎 著名畫家 裴士戎:男,漢族。中國畫學會創會理事。1944年生於安徽郎溪,少年時在山東開始學習中國畫,六十年代初從師山東著名畫家黑白龍先生和工筆花鳥畫家朱燕慈,後在貴州畢節地區公安部門工作。一個偶然的機會被廣西區委領導發現,1979年被委托籌辦廣西第一家畫院――柳州畫院。1992年調桂林畫院,1996年調安徽涇縣中國宣紙集團藝術工作室從事專業創作。數十年來,廣采博收,風格獨樹一幟。近年來作品多次入選到日本、台灣、香港、澳門、泰國及拉美等國和地區展出,在香港經濟貿易出版社出版《裴士戎畫集》。2003年廣西美術出版社出版大型畫集《裴士戎畫集》。2006年7月移居杭州。2006年11月在浙江省展覽館舉辦個展,大……[詳細] |
張國祥 (1912~1932) 張國祥(1912-1932),又名張夢憑,郎溪縣濤城鎮人。民國15年(1926)入廣德安徽省立第十二中學讀書,不久輟學回鄉。17年入宣城省立第四中學。18年暑假期間經李允功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。19年12月,參加了宣城廟埠武裝暴-動,暴-動失敗後被捕,解至安慶陸軍監獄。在獄中,張國祥備受種種折磨和嚴刑拷打,但他沒有泄露黨的機密,嚴詞痛斥國民黨禍國殃民的種種罪惡。他雖疾病纏身,卻仍孜孜學習。敵人對他軟硬兼施,始終一無所獲,於民國21年2月將他殺害。(宣城地區誌)……[詳細] |
全部郎溪名人>>>
本文到此結束,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。